今年以来,我国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,随之而来的是各地对高技能人才的强劲需求。眼下正是“金三银四”招聘旺季,制造业发达的广东东莞就派出580家企业前往浙江跨省招人,具体情况如何?来看记者的探访。
产业升级 制造业重镇组团跨省揽才
此次东莞带来的14790多个岗位,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人工智能、医疗健康等领域。一些招聘企业告诉记者,他们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期,所以把揽才目标瞄准了数字经济人才云集的浙江。

广东人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媛:非常迫切,尤其是对于一些高端人才,像算法工程师、决策感知的工程师。

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人才人事管理部部长 程戈岚:我们是希望信息材料的信息化,能够把大家做实验的时间缩短,更有效地去做材料研究。
一家从事化工仓储物流的企业拿出20多个岗位,招聘数字化产品总监、AI开发工程师等复合型人才。

广东宏川智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海川:过去我们更多是招聘一些运营、基础管理和生产类的岗位为主,现在更多的是希望利用数字化的手段、利用智能化的工具来提升效率,提升企业的竞争力。
产业转型升级,让制造业重镇东莞的用工结构悄然发生变化。今年一季度,全市重点企业用工需求中,技工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超过3万人,接到简历投递量环比增幅已超70%。

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光子制造团队现场负责人 尹怀东:我们需要光学、机械、电气、软件、工艺人才,甚至现在我们需要AI的人才,来组成一个“赛手”,来驾驶这一辆产业化公司的“赛车”,去驰骋在钙钛矿的赛道上面。
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拓宽技能人才就业空间
今年以来,不仅是制造业发达的沿海地区加大引才力度,中西部地区和一些三、四线城市也在围绕特色产业,加快搭建高技能人才队伍。一系列扶持举措,让人才留得住用得好。
在山东威海一家生产钓具的车间,记者见到了处于试用期的潘磊。他正在各个生产车间轮岗,由老师傅带着熟悉产品生产全过程。

威海光威户外装备有限公司技术部职员 潘磊:专科学的模具设计与制造,通过专升本,学的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。在这儿的工资、待遇以及成长平台等多方面,我都觉得不错。
威海是国内最大的渔具生产基地之一,今年以来,随着产业向着智能化转型,像潘磊这样专业对口、有技术潜力的技能人才成了不少企业争相招揽的“香饽饽”。
看到了企业的需求,当地加快搭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、技能大师工作室,为企业培育人才提供资金、平台等支持。

威海光威户外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苏屹:政府能够及时地出台这种政策,我们就有更大机会把这些人留住,壮大我们的技能人才队伍。
大连、衡水、烟台等地也陆续出台引才新举措,对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发放各项补贴,给予科研等方面的支持。
不仅是引进来,还要能留得住、用得好。最近,全国启动“技能照亮前程”培训行动,对技能人员给予针对性职业培训,畅通他们的职业发展通道。
在重庆高新区一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,车间里多名技工师傅正在学习编程技能,34岁的王陈已经是第5次参加培训了。
经过系统专业的技能培训,王陈取得了五种专业技能证书,他也从原来的四处打零工,变成了每月7000多元的稳定收入。
和王陈一样,不少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转型为现代产业工人。在汽车凸轮轴机加工车间,记者见到了高级技师何根浩,在他的工资条上,记者发现有一项“技能津贴”,他说,自从厂里推行“技能+绩效”薪酬制度后,让他的职业规划也变得更加清晰。

重庆金桥机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 何根浩:原来我们的工资是按照岗位工资加绩效,现在是按照公司新出的规定,是按照技能来划分,基本上每提升一个等级,月收入就要多四百到五百块钱,现在我的收入就跟公司的副总差不多了。
就业数据看经济 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
今年一季度,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,同比多增5万人。一系列细分数据,折射出中国经济向新向好的发展态势。

一季度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5.4%,推动生活服务类岗位需求显著提升。招聘平台综合数据显示,在线生活服务、交通物流、养老看护和居民服务等行业招聘需求同比分别增长43%、35%、17%和10%。
随着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推进,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效应显现,技术技能岗位需求快速上升,制造业成为热门就业选择。一季度,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机械工程师、自动化工程师岗位招聘需求同比分别增长40%、10%。
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人才需求增长,一季度机器人算法工程师岗位招聘需求同比增长36%,算法工程师、机器学习岗位招聘需求同比分别增长44%、18%。
(总台央视记者 陈钰洁 唐蕾 宋建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