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居网络

首页 实时讯息

联农带农走出致富“花路”

2010年,晋宁区花农张良揣着创业梦想和带领乡亲致富的决心,创办晋宁昆阳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。今年,合作社成立15年。从最初的几户社员、几十亩地,到如今带动社员163户、吸收股东73户、种植月季2000余亩,合作社一步步发展壮大,“张良花卉”品牌在全省、全国越来越响。今年4月16日,73名股东按份额领取分红400余万元。“今年,我们要开启创业4.0模式,把蛋糕做大,让更多花农获利。”张良说。

社员有了股权证

合作社联农带农惠农的新路子要从2020年说起。本着自愿入股、互利互惠、责权同担、利润共享、风险共担的原则,2020年,张良以晋宁区打造“一县一业”花卉产业示范县为契机,以建设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项目为载体,建成全省首个以带动花农入股连片流转土地、规模化建设、标准化管理、绿色化种植的鲜切花绿色高效生产基地,为社员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。

在鲜花产量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,合作社打造了“张良花卉”品牌并实行统一销售。在经营管理中,实行民主决策,民主监督,设监事、监事长负责财务及监督其他事项,确保群众利益。

2022年,在省、市产业政策的扶持下,云南张良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成立,入驻晋宁区花卉产业园区“400亩高标准绿色生产示范基地”,逐步形成“合伙企业(花农组成)+种植公司+技术公司+销售公司”的产业链模式,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,不仅提升了“张良花卉”品牌的知名度、信誉度和溢价能力,还实现村集体、花农、企业共建、共享、惠农目标。

在合作社找到幸福感

“73户股东都拿到了分红,最高一户分到20余万元。”张良说,合作社开创的新路子成就社员的四重身份,他们既是土地的主人,又是股东、社员、职工。大家通过流转土地得租金、就近务工得薪金、年底分红得股金。

今年,合作社股东普文辉获得约6万元分红,他的父母和弟弟都在合作社工作,全家人的收入较之前翻了两番。“我从未接触过花卉种植,全靠张良手把手教我。我刚来的时候,基本每天都和他一起在地里种花。”从技术小白到技术部负责人,普文辉的生活与合作社紧紧联系在一起,越来越好。普文辉中专毕业后回家务农,靠种地每年收入约3万元,最多6万元。来到合作社工作后,他学习了无土栽培、水肥一体化、数据监测等新技术,与科研院所的老师交流方法、到全国多地学习,逐渐成长为技术好手。

8年前到合作社工作的李玉梅,如今已成为生产部负责人,管理100多人的团队,负责基地鲜切花的分拣、包装、入库、配送工作。“过去我和丈夫在家乡种荷兰豆,一年收入约10万元,现在我们都在合作社工作,收入是过去的2倍,去年家里重新盖了一栋小楼。”李玉梅说,规范的内部管理、明晰的收入构成和心往一处想的凝聚力,让她对合作社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

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7650万元

晋宁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杨建华亲历了合作社的发展,他认为,对技术创新的追求和人才的大力培育是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核心。

据介绍,近年来,合作社与科研院校、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,先后引进自动分拣机、自动施肥灌溉系统、自动洗桶机等设施设备,并与企业共同研发自动包装机、打药机器人等。以施肥机为例,一次可施肥100亩,每个通道可以单独设置吸肥比例且配肥精准度达98%,灌溉记录可全面追踪。水肥一体化设施实现从“凭感觉、靠大概”粗放式的灌溉到“以数字说话”的精准灌溉。“张良花卉”团队还积极开展科技攻关,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专利12项。2024年,“张良花卉”亩产高达17.9万枝,A/B级优质花占比达52%;日均出库量20万枝,全年产销鲜切花5900万枝,实现销售收入7650万元。在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,合作社创新“名师带徒+岗位练兵+评先树优”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,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工资薪酬体系,根据工种不同设置多元化的工资结构,真正体现“能者多得,技高者多得”。建立工会和妇联组织,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。常态化开展培训和技能竞赛,提升社员业务素质。在艰苦创业中,练就了一支技能强、素质高、敢担当、讲团结、能协作的新型农业产业工人队伍,共300余人,形成科技含量高、品质品牌好的“张良花卉”核心竞争力。

张良表示,最大的愿望是发挥自身优势,将“玫瑰高标准基质栽培”模式发展到万亩以上,实现鲜切花栽培标准化、工厂化、智慧化,让云南的鲜花屹立在世界花卉产业潮头,带领更多花农共同致富。(昆明日报 记者冉光雯)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康居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-9